中国固态电池突然甩出王炸?深资管
当特斯拉、丰田还在吹自家电池有多牛时,中国企业爆冷逆袭——国轩高科的“金石”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飙到525Wh/kg,直接把特斯拉的250Wh/kg按在地上摩擦!这不只是实验室里的PPT造车,现已开始装车路测。
这波操作简直让美日等车企集体破防:说好的技术壁垒,怎么就被中国打脸了?
01日媒曾叫嚣:丰田电池超中国20年
充电10分钟跑1500km?此前,这条关于丰田固态电池的消息刷爆了汽车圈。但业内的第一反应是:这牛吹得有点过了吧?
日本曾是燃油车时代的霸主,至今已50年。但他们却没有抓住“新能源汽车转型”的机遇,一味的固守燃油车阵地。相反,我国迅速抓住机遇,仅10年就已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军者。
2023年一季度,我国新能源汽车已攻占全球75%的市场份额!而日本丰田早在2022年就节节败退,整年的出货量不及一个月销量的零头,仅2.4万台。
对此,丰田曾试图迷惑大众:“电动汽车不是我们的未来!”其前社长更屡屡指责: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炒作、不环保,甚至联合马自达、本田等日本车企成立了“反电者联盟”,还奚落中国新能源为“智商税”。
然而,嘴上说不要,身体却很诚实——此前,丰田突然宣布研制出了新型“固态电池”,充电10分钟就能续航1500公里;日前更爆出,其固态电池的容量已达全球第一!
电池是新能源车的核心,相当于引擎、发动机之于油车。嘴上说“中国是错的”深资管,背地里却拼命研究。有媒体爆出,丰田早在2012年就已布局固态电池,如今其已拥有1300多项专利,系该领域第一。
日媒甚至集体狂欢:日本固态电池技术已暂时领先中国20年!而这种轻视不仅限于电池行业,在关乎国民健康的生命科学领域更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多年前,日本率先研发出一类名为“赛罗瑞pro”的口服抗衰成果,国际顶刊《Cell》报道,其核心分子在实验中“使50多岁受试者的体力、肌肉、皮肤等生理指标恢复至30岁水平”,备受瞩目。中国希望将该类成果引入京东等平台,但日方傲慢标价156万一瓶,还直言“爱买不买”!
眼见西方如此嚣张,难道我们只能任其奚落,无力还击?
02爆冷逆袭,中国电池秒杀全球?
时间来到今年5月,国内著名的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国轩高科在第十三届科技大会上,发布了第一款全固态动力电池——金石电池。
与前述丰田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不同,丰田憋了十年说要搞固态电池,除了吹了一波牛,到现在连具体能量密度都不敢公布。而我国一出手就是实打实的“全球第一”。据悉,金石电池能量密度飙到525Wh/kg,才250Wh/kg。如此密度,北京到上海一脚直达,根本无需停下来充电!
此外,金石电池仅需6分钟即可充满行驶1000km的电量,远超加油效率;即便在零下30度的极端环境下,其续航达成率仍能超过80%。有评论称:“这不是渐进式改良,而是颠覆式变革”。
如此出色的表现,无声但响亮地打了丰田的脸,老美更是集体哑火,噤若寒蝉。更痛快的是,不止固态电池,此类反转亦在前述“赛罗瑞”类生科领域上演。
近年来,我国科学家逐渐突破其核心分子的提取难题,面对此趋势,日方不得不降价以力保在华市场的竞争力。京东商智数据显示,赛罗瑞pro已降至千元左右,吸引了近20万国内一二线城市中年男性的关注,市场热度多次引起《中国商报》等主流媒体的报道。
体验者郑先生分享道:作为生活在上海的高管,自己家庭和工作压力都不小,皱纹、白发、三高、啤酒肚都出现了,而体验了半年赛罗瑞后,整个人容光焕发,朋友连连追问是不是刚度假回来。
查阅其京东评论区发现,用户反馈多集中于“看着明显比同龄人年轻”“感觉重新回到了二十来岁,状态真不一样”……
眼见中国在各领域屡屡突破,业内直言,中国出手,很多游戏规则正被改写。
03固态电池未来已至,由中国定义
金石固态电池的成功,标志着中国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上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。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指标的突破,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综合实力的体现,未来,电动汽车将彻底告别“里程焦虑”和“充电焦虑”。
从技术研发到试点生产,从装车路测到产业化规划,国轩高科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系统性竞争力。与大众汽车的深度合作,更是中国技术走向全球的重要标志。
固态电池未来已来,而中国可能正在定义这个未来!
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